民间借贷往往发生在亲戚朋友或其他熟人之间,一旦借款人违约,既会造成出借人的本金损失,也可能破坏双方的感情。为避免发生纠纷造成难堪局面,出借人在参与民间借贷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北京中恒信律师事务所张峥律师结合法律规则及裁判指引,重点解读了民间借贷中,出借人需注意的四件事,供大家参考。
一、银行贷款套现再转贷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贷他人,借贷合同无效,借款人返还本金。
注:套取金融机构贷款转借他人,借款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二、保证人签字就方事大吉?过期不候了解一下
保证人在担保人处签字,但双方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依法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双方对保证期间亦没有约定的,依法应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出借人在主债务履行期满一年后才向法院起诉,超过六个月的保证期间,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注:借条上有保证人时,保证方式和保证期限一定要写清楚。
三、现金交易留证据,白纸黑字最靠谱
虽然借款人否认另1万元的现金交付,但因有证人出庭作证,证实当时现金交付1万元的事实,故法院认定借款金额应为10万元。
注:对于民间借贷,出借人应举证证明借贷合意及款项交付两个基本要件。出借资金时,最好要求借款人出具书面借条,并通过银行转账,以免发生纠纷。
四、利息口头说说就算了?书面约定才保险
借条上未约定利息,除出借人单方口头陈述外,无其他证据佐证双方曾约定过利息,视为借期内不支付利息,仅对逾期利息按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予以支持。
注:民间借贷中未约定利息的,借期内视为不支付利息。即使约定有利息,目前受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率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五、借钱谨防刑事法律风险!
1、注意款项用途
大家在借钱给别人时还需要注意谨防借款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
如果你借出去的钱被认定为与犯罪有关,那么根据相应法律规定,是无权提起民事诉讼的,如果已经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因此,提醒大家在借钱给别人时要对资金的用途做详细的调查并且在借条或借款合同中明确。
2、对方不还钱,注意催收方式
如果对方在借钱之后不及时还款,大家在催收的时候应当通过协商或起诉等方式合法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切记不要通过暴力或其他非法方式进行催收,以防出现非法拘禁、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类犯罪。
3、谨防自身刑事风险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以民间借贷收取利息的方式谋生甚至发家致富,这种行为很可能面临刑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