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经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是当事人双方在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意见分歧或争议。当经济纠纷产生,有哪些处理办法呢?北京中恒信律师事务所马莉律师结合司法裁判口径及相关学术条文,对经济合同纠纷的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进行了整理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发生经济合同纠纷该如何维权
发生经济合同纠纷时,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协商解决。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
2.调解解决。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3.仲裁解决。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
4.诉讼解决。当事人通过上述途径解决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判决。
二、经济合同纠纷举证责任
第一,债权人债务人互负举证责任。
债权人举证责任分配在欠款纠纷案件中,债权人作为原告行使债权请求权,首先应该主张其请求权成立并已经届满,为此应该向法院提供其权利发生并已经届期的法律要件事实成立的证据。存在合同关系和履行了己方的合同义务是债权人对于自己主张的事实应承担的举证责任。一般需要提供合同、欠条、收发货单、结算单等其他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因此,在此类合同纠纷案件中,只要债权人提供了这两份证据,其举证责任即基本完成,其余的应该是债务人的抗辩问题。
第二,债务人的举证责任分配债务人的举证责任主要是针对债权人所提供的权利主张以及提供的证据来分配责任。如果债务人主张债权人的权利受到妨害,或者受到制约,或者已经消灭,其应该就权利妨害法律要件、或者权利制约法律要件、或者权利消灭的法律要件负举证责任,比如提供银行转账记录,证明合同的金额已经支付完毕,不存在欠款。或者证明原告履行合同有瑕疵,不应当支付货款等。
三、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诚实信用原则。结合证据与经验法则全面审查争议焦点并处理纠纷,维护诚信履约的交易秩序。
二是鼓励交易原则。不轻易否定合同效力,审慎处理合同解除及违约归责问题。